疫情虽在,是时候复工了

时间:2020-02-27 16:37:05 浏览:1
字体:T T T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(默认色)
导读:疫情虽在,是时候复工了
新冠肺炎爆发一个月之后,逐渐度过了最恐慌无序的阶段,2月13日以来,全国新增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开始明显下降。虽然还不能说拐点已到,但最黑暗的时刻可以说已经过去。 

在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效之际,另外一个战场的伤害却开始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,那就是经济领域。由于疫情带来大规模人员隔离、物流阻断等等,很多行业陷入减速甚至停摆的困境。如果迟迟无法恢复正常的生产状态,疫情对经济的冲击,将很快从旅游、餐饮等个别行业向整体蔓延。到时候,无论是国家、企业还是个人,都将感受到经济减速带来的痛苦。
要避免疫情在更大范围内扩散,甚至再度反弹,需要对人员的大规模流动有所控制,与此同时,重启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动力,又需要人员尽快返岗复工,两个目标似乎构成了天然的对立。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,这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而且刻不容缓的两难选择。
如果经济活动迟迟无法恢复正常,中国经济到底会遭遇多大的伤害呢?
从消费来看,大量人员减少外出活动,除了最基本的消费之外,其余很多非必须的消费支出都大幅减少。即使最近部分人群开始走出家门,很多商家由于员工没有返岗,也无法给消费者提供足够的产品。也就是说,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,都同时出现了萎缩。
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,消费已经成为第一大引擎,去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58%,如果疫情造成消费引擎长时间减速,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不言而喻。疫情爆发之后,很多人都认为重灾区主要集中在旅游、餐饮等行业,但事实上,疫情的冲击范围之大超出想象。今年2月上旬,国内的汽车销量下降了92%,汽车是我国消费领域的传统大宗消费品,汽车销量的雪崩,可以看出疫情的冲击力到底有多强。
从投资引擎来看,我国投资的三大主力是制造业、基建和房地产,这三大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,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,都很难做到快速满员复工。比如郑州富士康,厂区员工人数高达二三十万人,大规模复工无疑潜藏着较大风险。也正因为如此,很多富士康的员工迟迟不愿意返岗复工,以至于苹果公司发布公告,表示受到疫情影响,全球iPhone供应紧张,截至3月份的季度营收目标将无法实现。
从出口来看,最近几年,中国原本就面临较大的产业转移压力,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已经承接了很多原本属于中国的外贸订单。在疫情期间,如果中国出口企业迟迟无法复工,全球产业链可能会向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地加速转移。一旦产业链被替代,就很难再重新回来,很多出口型企业将遭受永久性伤害。
如果消费、投资和出口三大引擎都受到拖累,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也就可想而知了。经济增速下滑,很快就会通过企业层面传递到个体,大部分个人都将感受到这场疫情带来的切肤之痛。

微信图片_20200227163823.jpg

2月22日,富士康(太原)科技工业园职工乘坐“返岗直通车”,从家乡直达厂区,准备复工复产。
最近,很多行业裁员降薪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,疫情对普通民众的经济伤害已经浮出水面,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。目前为止,疫情爆发也才一个月时间,应该说,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才能够勉强支撑,裁员降薪的还只是少数,大部分企业选择和员工共克时艰。
但是,一旦经济停摆时间延长到2个月甚至3个月,这将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极限。按照清华和北大最近的调研,有85%的中小企业现金流最多能支撑3个月。为了减轻成本压力,换取活下去的时间和空间,到时候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裁员降薪。这也就意味着,未来一两个月才是真正的至暗时刻,如果不能及时复工,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个体面临收入下降甚至失业的风险。
目前我国就业总人口为8亿多人,其中城镇就业人口约为4亿多,在城镇就业人口中,有3亿多人的就业由民营中小企业贡献。假设有80%的企业能够及时复工,剩余20%无法及时复工的企业裁员5%,对应的失业人口也高达300万人左右。由此也可以看出及时复工的紧迫性,复工的进度越往后推,企业被拖垮的概率越高,裁员的比例也就会越高。反之,企业复工越快,裁员的压力就会越小。
截至2月21日,山东、浙江、江苏、福建等华东地区复工率都超过70%。
疫情之下,民众还可能不得不面临通胀风险。去年猪肉价格带动物价大幅上涨,去年年底的CPI指数一度高达4.5%,创下8年多的新高,很多人原本以为今年猪肉价格回落,物价形势会有所好转。但是,今年的物价还是来了一个“开门红”,1月份的CPI指数大幅上涨了5.4%,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。对于物价的超预期上涨,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是“主要是受春节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因素影响。
一直以来,控制通货膨胀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,每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在展望新年工作时,都会重点列出一个通胀目标,比如3%。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,控制通胀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。如果发生严重通胀,不仅会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,甚至会诱发社会群体性事件。
如果中国经济不能及时复工,物价还有继续上涨的可能。首先是因为市场的供需平衡被严重破坏,为物价上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。从供给方来看,由于各行业无法正常复工,市场的供给大幅减少,加上疫情期间物流能力下降,更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供给侧的难度。在疫情初期,市场的供给可能还能够依靠库存来缓解,但是越到后期,库存越少,供给矛盾就会越来越突出。
而从需求来看,虽然全国人民大规模隔离减少了消费需求,但是对最基本的食品需求并不会有任何减少,甚至可能还会大幅增加。在我国的CPI构成中,食品占据最大的比重,食品价格的上升,往往是物价上涨的最大动力来源。
疫情爆发之后,为了缓解企业压力,货币政策也开始有所松动,这也会为物价上涨注入动力。按照货币学大师弗里德曼的说法,所有的通货膨胀,归根结底都是货币现象。在去年货币政策相对紧缩的背景下,我国的物价指数在年底还创出了8年新高,如果今年货币政策由紧转松,再叠加疫情期间供应不足,物价会上涨到怎样的程度呢?试想一下,如果一个普通人因为疫情遭遇了降薪甚至裁员,最后还要面临物价大幅上涨,这将是怎样的生存压力?
从疫情防治的角度来看,当前大规模复工肯定会有潜在风险,只有等到疫情完全得到控制才是最安全稳妥的办法。但无论是对中国经济,还是每个微小的个体,都无法承受如此长时间的等待。学会和疫情相处,在疫情下生存,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无奈但现实的选择。

中华整木网版权声明:

① 本网注明来源:中华整木网、整木头条、整木智库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"来源:中华整木网(www.cnzhengmu.com)"方可进行转载使用,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,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,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。如若产生纠纷,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。

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。

④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非“中华整木网编辑上传提供”的文章/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,不代表本站观点,更不表示本站支持购买和交易,本站对网页中内容的合法性、准确性、真实性、适用性、安全性等概不负责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、虚假信息、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。

关注“中华整木网”官方微信,享受更便捷的服务
本页面永久二维码,扫描二维码,可微信浏览或分享。

推荐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