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 | 危险而美丽!人类消失后的建筑废墟,美到你不敢想象!

日本设计小站 时间:2021-04-01 11:18:33 浏览:1
字体:T T T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(默认色)
导读:建筑废墟危险而又美丽,因为远离人类,它们往往拥有独特的宁静。

微信图片_20210401104027.jpg

建筑废墟危险而又美丽,因为远离人类,它们往往拥有独特的宁静。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1839.gif

由此而生的废墟美学近年来自成一派,这些颓唐荒凉的景致让我们明白,人类永远不可能抗拒时间。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1849.gif

如果从废墟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这些渺小的身份焦虑,我们将会非常难得地认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,从而获得心情的宁静…

近些年来,摄影艺术一个新的流派异军突起。这些摄影师喜欢将镜头对准废弃的游乐场、宫殿、工厂、剧院、公寓、旅馆、教堂……一切由人类建造,但如今却荒废的地方。

这一流派被称为:废墟摄影。

出于对废墟原貌的保护,废墟摄影师往往不希望地方因为照片而曝光,从而导致这些美的破坏,所以他们总是对这些地点守口如瓶。但他们却从不吝于分享镜头下的景色,这些危险而迷人的废墟,美到让人无法想象。

现居英国的James Kerwin是一位摄影师,同时也是一个钟情于废弃建筑的城市探险家。


他镜头下的法国、意大利、以及东欧,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丽和未知的可能性。


尽管已荒废多时,这些建筑物仍旧保有他们建造之初的几何美感破旧的窗帘、斑驳的墙壁、缺损的石材,更是为其增添了不确定性的点缀。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1911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1913.jpg

楼梯是他作品里的常客,台阶自带的韵律感使得画面工整而严谨,视觉上也非常吸睛。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1925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1931.pn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1934.png

James Kerwin钟爱对称的构图,他认为这样的结构更能体现建筑之美。看似充满矛盾的庄严与衰败相结合,似乎代表着生命和死亡的相互映射。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1936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1938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1950.jpg

“最棒的是,拍摄时这些建筑物带给我的宁静,一旦进入这些废弃的建筑物里面,喧嚣便立刻远离了我。没有嘈杂的噪音,没有人购物、大喊大叫、玩手机、打电话,一切都是那么安静。”

—— 摄影师James Kerwin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1959.pn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01.png

James Kerwin还曾到达过沙漠之地。

从纳米比亚的kolmanskop到阿联酋的Al madam,他镜头对准了那些被遗忘已久的房屋。这些房屋如今被沙海吞没,让人不禁想知道谁曾经住在那里。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05.pn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07.pn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15.png

黄沙拥抱着掉落的木门,仿佛达利的画作。

炎炎烈日下的黄沙仿佛打碎的沙漏,时间多得溢出画面。

这些迷失在时间里的村庄,拥有令人惊叹的色彩与色调,毫无衰败之气。

摄影师Rebecca Bathory首次接触废墟摄影是在2012年,在完成了一座废弃学校的拍摄后,Rebecca深深地爱上了摄影主题。随后在几年间行走于30多个国家,超过500个地点拍摄了一系列以废墟为主题的摄影作品。

她的作品集《时间的孤儿》,充满了油画一般静谧的光线和严谨的构图,力图通过影像展现出蕴含在废弃建筑中的阴郁之美。
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22.jpg
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27.jpg
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29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36.png

国摄影师Romain Veillon更倾向于把废墟的氛围呈现地柔和明亮,颓唐中又带有一种法式浪漫。他的作品集《Ask the Dust》让人在感叹时光流逝之余,也可以自由的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。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38.jpg


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48.jpg
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45.jpg

美国摄影师Michael Eastman自学成才,他的作品以绘画般的色彩运用著称,精准而意味悠长。

这些建筑谈不上“废墟”,只是空置多年,因此还保留有主人生活的痕迹。陈旧的装饰,落满灰尘的家具,发霉的墙壁,剥落的墙纸,反而为画面更添了一笔色彩。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54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56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51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105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059.jpg

鲜艳的色彩与尘埃污渍产生戏剧性的视觉对比,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。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102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110.jpg

还有一些摄影师,喜欢用人文主义视角观察废墟的生存状态,而不只是废墟本身的美学价值。

托马斯·乔瑞昂(Thomas Jorion),法国摄影师。1976年生于柏林,现居巴黎。他时常会拍摄那些在废墟中生长的植物。废弃的山间别墅里,青苔、蔓草、与壁画和墙纸相互交织,别有一番风情。这些人迹罕至的废墟,成为了被遗忘的花园。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108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112.jpg

由于人类的远离,自然得以回归。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117.jpg

Romain Veillon 的作品集《Ask the Dust》中也有不少对植物的描写。这些绿植蔓延着爬过角角落落,既与废墟相融共生,又从荒芜的凌乱中剥离,有一种野生的美感。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120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122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125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127.jpg

“这种图像采集是令人难以置信、惶恐,却也治愈的。这些来自过去残余,仿佛在提醒我们,我们只是世界的过客,当一切结束,所有的都将还给自然,唯有珍惜现在。”

—— 摄影师Romain Veillon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130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132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135.jpg

微信图片_20210401112137.jpg

在这些废墟中,人类消失后的世界,拥有一种独特而虚幻的氛围。


旧的建筑在时光中默默锈蚀,新的生命在废墟中暗自生长。这样的场景仿佛暗示着,人类在地球上的存在不过只是瞬息间的事情。
中华整木网版权声明:

①本网注明来源:中华整木网、整木头条、整木智库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"来源:中华整木网(www.cnzhengmu.com)"方可进行转载使用,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,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,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。如若产生纠纷,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。

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。

关注“中华整木网”官方微信,享受更便捷的服务
本页面永久二维码,扫描二维码,可微信浏览或分享。

推荐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