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作新|一流的企业乘风破浪,二流的企业紧跟潮流……

作者:林作新 时间:2022-06-25 11:28:22 浏览:
字体:T T T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(默认色)
导读:我们的家具设计,二流的企业到国外的展会、展厅抄人家的设计,亦步亦趋,其实这也是很不容易的。
我在念企业管理的时候,有一位教市场学的老师对我说:
一流的企业:乘风破浪
二流的企业:紧跟潮流
不入流的企业:随波逐流
后来做家具业,才深刻体会到他说这句话的深意。
紧跟潮流
先说紧跟潮流的,我们的家具设计,二流的企业到国外的展会、展厅抄人家的设计,亦步亦趋,其实这也是很不容易的。
——先要消化原设计的外观、尺寸、颜色、材质、油漆等等。
——然后找齐材料,尤其近年来意大利的设计,用料十分复杂,布、皮、金属、塑料、石材......什么都用,如果加上智能化,那就更复杂了。
——然后开模,除了外观的模具,内结构很多也需要开模,那就考验厂家的水平了,如何去揣测、如何做。
内结构不一定和外国产品一样,但效果必须一样。
——制作方面,工艺必须精细,尽可能和外国产品相近,否则会画虎不成反类犬,在行业里,这些产品叫做“高仿”。
好不容易做出来之后,销售也是问题。因为这一系列的操作,成本是不低的。尤其是在初始,可能和原进口货的价格相差不是很大,而有能力买这种产品的消费者,不一定肯花大价钱买仿制品,尽管这些仿制品的质量也是不差的,差在标签和品牌。
但这些高仿也有一些优势:
  • 交货快,外国厂商,拖拖拉拉,半年交货属正常,而且供货条件苛刻,他们还躺在十八、十九世纪的年代,以为地球少了他们就不转了。

  • 尺寸修改,有些外国的尺寸大小,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与体型,高仿要卖的是国内市场,总得稍作修改。

  • 品类增减:根据中国人的社会发展进程和生活习惯,有些品类不适合中国市场,可以删除,但有些外国产品没有的,这些高仿厂家必须自我延伸,制作出来中国人需要的品类。

  • 甚至还可以做一些定制产品,比如大衣柜。

这就让高仿工厂有了生存的空间,而且现在的年轻一代,也越来越不在乎国外的品牌与标签了。
虽然我们说高仿是二流企业,就只是因为他们缺少原创设计,而中国人去设计外国的产品,本来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,这是跨文化的创作,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市场上的原创产品,都是中式,或者属于中国人的东西,这是非常正常的,只有中国人才能设计出具有中国人味道的东西。西方任何一个大师,设计中国风味的东西,都不行,甚至可笑,反之都一样,这点我们不必争论。
因此高仿的厂家,如果有设计师,也不必太强调自己是不是原创,能将外国的原设计消化、重新生产出来,已经是很不容易了。
随波逐流
在高仿推出市场之后,市场上的一些厂商,觉得不错,于是再仿。这次的再仿,目的是“降低成本”,能省则省,能偷工减料就偷工减料,出现了“低仿”。
但大体上还保住底线,产品稍差一点,但还说得过去,于是打样参加展览会招商,向经销商推广,一旦成为畅销品,那就会有一大批“食物链最底端”的小工厂,一哄而上。
中国市场庞大,一旦有需求,什么东西都会便宜下来了,比如材料、模具等等,这些低仿产品,一旦进入红海,那就没有底线了,没有最低价,只有更低的。
现在市场上的所谓轻奢、极简等等,大概都进入了这样的阶段。而过去两三年,米兰展由于新冠疫情取消了,也因此没有了新的高仿,当然也就没有新的低仿,国内的展会也一再延期,但即使展出,恐怕也是白白浪费展位租金、装修费用,展品会千篇一律,不会有什么看头的。
因此这些“食物链最底端”的企业,迷茫了一阵子,现在只能比拼低价,在互联网上以什么直播、小红书等等,直接卖终端消费者,日夜颠倒、声嘶力竭的厮杀。
因此以为什么在市场上好卖,我就做什么,以为既然是自己是处于“食物链最底端”的不入流的企业,这个方式是最便当的,其实剩给你的,是残羹剩饭,没有什么好饭菜,更不会让你吃太久。
但小工厂只能、也只有这样的一条路径,用特朗普的话说,“That's life”(这就是命)!
乘风破浪
一流企业,就是得乘风破浪,产品即使不是完全的原创,但至少也是要经过重新思考、重新设计的过程。
朱小杰一直强调:“设计无原创”,我公司的荷兰设计师Eddo Overman也常常对我说,他设计的源泉,来自于博物馆,来自于市场上千家万户的产品。
我想,这些都是大实话。
丹麦的设计大师汉斯·韦格纳,在博物馆将中国的46张传统设计的椅子,以五分之一的比例,一张一张的做出来,从中学习中国设计的精髓,然后再重新设计出著名的“中国椅”(China Chair),这是韦格纳对中式圈椅的再创新。
他以西方人的视角去解读中国文化,解读得非常成功。
反过来,我们可不可以用中国人的视角,去解读西方的设计呢?我们有没有必要一比一的去仿西方的设计呢?不管是高仿或者低仿。
我有一个好朋友,高仿意大利的产品,五年多了,越仿越像,但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,不敢像韦格纳那样,转化为中国人的产品。
或许是因为市场的原因,因为中国人至今仍有许多崇洋媚外的消费者,所以他是“非不能”,而是“不为”。
有人问我,你怎样保证原创设计出来的东西,能被市场接受?老实说,这我还真不好保证,但市场学里的产品开发,有许多指导原则,依照这些原则与流程,新设计出来的东西,失败的概率比较低。
简单的介绍一下家具的产品开发流程,
——清楚什么是自己最擅长的产品,市场上有什么和我们的产品相类似。
——市场调研,找出市场上我们这类产品最受欢迎的款式。
——根据我们自身的特点,设计出市场需要的产品。
——打样,同时考虑如何设置技术壁垒。
——价值分析(Value analysis),由设计师、生产部、市场部、财务部等一起进行评估,提出修改意见。
——小批量试产,投放“知心”的代理商试销。
——再评估、修改。
这是一个普通、有效的流程,当然不同公司、不同产品,会有不同的做法,做的更细致或细分,产品开发的成功讲的是概率,但一流的企业,一定不会是:
  • 今年轻奢,明年极简,后年新中式,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;

  • 产品开发一定是沿着自己的专长发展,变动可以大一点或小一点。

比如宜家家具,在中国,他们的款式风格,有跟着中国人一年一变吗?没有,也没有一大堆不同的风格的产品摆在自己的展厅里,只有不变的北欧产品,非常单一,但他们就三十几个店,一年做一百六十多个亿。
在欧美,所有的大家具企业,都各自守着自己的产品风格,越做越精,越做越细,在设计上也跟着社会发展做必要的修改与时俱进,但“万变不离其宗”,改的最多只是颜色,产品线条改改、功能改改、颜色改改,没有像中国人的那样上蹿下跳,什么都有,五花八门,结果肯定是一无是处。
中华整木网版权声明:

① 本网注明来源:中华整木网、整木头条、整木智库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"来源:中华整木网(www.cnzhengmu.com)"方可进行转载使用,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,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,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。如若产生纠纷,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。

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。

④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非“中华整木网编辑上传提供”的文章/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,不代表本站观点,更不表示本站支持购买和交易,本站对网页中内容的合法性、准确性、真实性、适用性、安全性等概不负责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、虚假信息、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。

关注“整木网”官方微信,享受更便捷的服务
本页面永久二维码,扫描二维码,可微信浏览或分享。

推荐关注